进入展示

    

项目说明

建设《清朝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集》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此次《清朝地图集》的制作我们将利用现代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是人文、社科数据整合的最佳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地图形式展示、检索的数据库,是数据库的基本架构,是基础的数据库平台。它可以容纳有关人类活动及其生存环境的各类时间、空间信息,在国家建设、研究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形象、直观、界面友好的天然优势,可以叠加记录于所有时间、空间的人口、经济、自然、文化、灾害、社会、生物等等种种要素。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引擎以可视化的方式快捷发布于互联网上。通过时间轴、内容轴的叠加,发布的数据将以地图索引,集成在一起,具有平移、放大、缩小、检索以及精确定位等多种功能。任何一个授权的用户,不论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能够上网,都可以方便的浏览、使用或下载他所需要的数据。 我们未来的计划是利用现存的清朝原始档案复原各时期的清朝疆域、政区变化,然后叠加各类记录于时间、空间的人口、经济、自然、文化、灾害等要素,先完成《清朝地理信息系统》,并发布于互联网上,然后自动生成各类高质量的地图,直接印刷成《清朝地图集》,篇幅将超过八册谭图,预计为十册,绘出县一级行政区划边界以及其他专题图集。清朝留存了其他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数以千万计系统、完整的官方档案,以及其他更多的文字资料,因此清朝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建成海量的数据库,成为清史研究的资料查询、检索的国际中心。

现有地图的缺憾


1.现有的地图没有能够反映清朝的版图变化
    清朝是现代中国版图最终奠定的时代,准确、完整还原清朝版图形成过程对于理解中国疆域的变化与最终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仅有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第八册反映了清朝的疆域、政区情况,且仅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个年代的地图,无法反映从清朝建立至清中期(1644-1819年)这一版图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的情况,也无法反映清朝长达近300年的疆域、政区的变化与形成,例如清康熙初年的版图西边仅到现代甘肃敦煌一线,并不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外蒙古、台湾;乾隆初年的版图也不包括新疆等等,这些重要的情况在谭图中都没有反映。
2.现有的地图没有能够利用清朝的原始档案
    编绘谭图时没有能够利用清朝留存下的数以千万计完整的政府档案,其基本的资料是道光年间编撰的《大清一统志》,谭图甚至也没有利用编撰于乾隆初年和末年的两部《大清一统志》,因此谭图未能反映清朝政区的时期变化,例如:乾隆以前“省”的内涵是“布政使司辖区”,而并不是以后的“巡抚辖区”;清朝初年的巡抚辖区也并不固定,时期变化很大;雍正年间曾有一次全国普遍的分县等等。 根据收藏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清宫与内阁原始档案所做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这三部《大清一统志》有大量的错误,因此编绘新的清朝地图集必须要利用两岸三地收藏的清朝官方的原始档案。
3.现有的地图只是传统纸质地图,不是数据库
    由于时代的局限,谭图仍然采用传统的绘图法,因此无法及时更新(谭图公开出版已经20多年,仍然没有更新),且包含的信息量极为有限,主要是地名,而无法反映自然环境、经济、人口、文化等各种要素,更无法提供便捷的查询、检索、定制地图等功能。

                                                                            复旦大学时空分析实验室
                                                                                2013年12月7日

最新动态

    《清朝地理信息系统》12月正式上线。

授权用户

    暂未开通。

联系方式

    复旦大学时空分析实验室
    负责人邮箱: yfhou@fudan.edu.cn